在西元1101年, 北宋正式進入了宋徽宗的時代, 此時離 蘇軾離世還有兩個月的時間, 當朝 宋徽宗即位, 大赦天下, 並給了他一個朝奉郎的六品官, 並且召他回朝, 當他在北還的途中, 經過了金山寺, 當時蘇軾的好友 李公麟在金山寺留下了一幅 蘇軾的畫像, 蘇軾經過此寺時, 特別逗留。 看到了自己的畫像, 心中不免感慨萬千, 不由自主地做了一首詩:
心似已灰之木,
身如不系之舟,
問汝平生功業,
黃州惠州儋州。
而我們一般人, 看到 蘇東坡寫的這首詩, 應該會深深的感受到 蘇東坡的懷才不遇, 小人迫害, 顛沛流離, 到最後才自嘲的說, 一生最大的成就, 就是他被貶官的這三個地方吧!
其實我們看看 蘇軾的一生, 20歲時便以北宋開國以來第一名的成績, 考中進士, 當朝的宋仁宗看到成績後, 開心的跟皇后說: 朕今日為子孫得到兩個宰相矣(蘇軾跟蘇轍同年考中進士。) 本來金榜題名後, 以為就可以享盡榮華富貴, 無奈 蘇軾的個性 嫉惡如仇, 當時正逢北宋 新舊之爭, 司馬光與王安石各領舊派與新派互相鬥爭, 而蘇軾雖號稱隸屬舊派,但是事實上常因為心直口快, 同時得罪兩方人馬, 很多舊黨的人員也在暗中挑撥他的是非, 所以他曾被打入天牢, 並且被相繼流放到黃州(湖北一帶), 惠州(廣東一帶), 和儋州(海南島)。 而在這三個看似荒蕪, 民風落後之地, 雖然生活困頓潦倒, 但是卻激起了 蘇東坡一生最高的藝術成就, 在黃州, 蘇東坡寫了:
瀟湘竹石圖卷
念奴嬌.赤壁懷古
前赤壁賦
後赤壁賦
黃州寒食詩帖
水調歌頭
臨江仙
定風坡
而在惠州, 則寫了
洞庭春色賦
而到了儋洲, 連官舍都沒有, 此時 蘇東坡寫道: 「食無肉,病無藥,居無室,出無友,冬無炭,夏無寒泉…」所處之地, 荒涼至極, 但是雖然環境如此, 卻發奮圖強, 當地人看他可憐, 為他建了三個用茅草屋蓋的陋室, 取名叫「桄榔庵」, 並且為當地人興辦學校, 倡導讀書。
等宋徽宗繼任後, 大赦天下, 蘇東坡才得以北還, 而他在經過金山寺, 看到住持師父拿出 好友李公麟為他畫的畫像時, 他才感慨的寫出了詩句。
心似已灰之木,
身如不系之舟,
問汝平生功業,
黃州惠州儋州。
事實上, 心似已灰之木, 原出處是莊子的 齊物論, 其緣由是 南郭子綦有個弟子叫做 顏成子游, 有一天弟子看到師父不太一樣, 他看到師父 「形固可使如槁木, 心固可使如死灰。」 於是弟子跟師父說: 「今之隱機者, 非昔之隱機者。」 隱機子意思是說 知道隱藏天機之人, 也就是神仙的別稱, 弟子看到師父今天姿態跟神情都不太一樣, 就這樣問師父是怎麼一回事呢?
於是 南郭子綦跟弟子 顏成子游說: 今者吾喪我, 汝知之乎?
意思就是說, 我今天已經達到道家的最高境界: 坐忘, 我連我是誰, 我都不知道了, 你只看形體, 你怎麼會理解呢?
所以 蘇東坡在人生的最後兩個月, 寫出了 心似已灰之木, 身如不系之舟, 其實不是在怨天尤人或自我嘲諷, 其實這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, 在逆境之中, 還能夠活得開心, 活出了滋味了, 最後融入環境之中, 還能夠做出利人利己的貢獻, 其實這也是我們要學的意境, 不是嗎?
仙成師合十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