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光中的覺醒
- jeffwu8888
- 1 day ago
- 4 min read
在歷史的長流之中, 道家有許多的流派, 歷久彌新, 對於現世的後人, 依舊產生教化的影響, 尤其是現今社會, 人們對繁華的虛表已漸漸看淡, 精疲力竭, 反而對於內在的修練與昇華的思想開始與日俱增。
在南宗的內丹學派, 對於靈性的提升以及身體的強健(性命雙修), 極為重視。 認為, 人有三寶, 此三寶分別為精水, 神火與意土, 認為「歸神丹於心煉」是性命雙修的重點, 其中《心印經》亦云: 精合其神, 神合其氣, 氣合其真, 不得其真, 皆是強名。」
精水: 非腎中之濁精, 而是先天一炁所化的靈泉。 有如崑崙山巔的無根之水, 出世脫俗, 價值非凡, 承天地之開源, 亦是藉假修真的瑰寶, 蘊藏生命原初的密碼。 《黃庭經》稱其「上通玄冥下湧泉」, 唯有心死神活時, 方能觸及此「靈性種子」。
神火: 非雙目所見之光, 而是眉間性光的覺醒。 呂祖丹經《太乙金華宗旨》言道:「回光即煉丹」, 當神火內照, 如用旭日之火熔金, 可化盡一身陰滓。 而宇宙中一切萬物的運轉, 皆因光明而動。 明代丹師 陸西星曾嘆言: 「初修回光時, 眼前如蒙黑霧; 百日後, 眉間忽現白毫, 自此夢中常見金闕玉階。」
意土: 則是我們的「靈台」, 也是元神安居之所。 這是天心之地, 亦承載靈胎與神光的殿堂。 當我們回光, 「萬臣朝主」之時, 精水與神火交融, 久建奇功, 自然可以凝結「聖胎」, 正如《鍾呂傳道集》的十六字訣: 「回光返照, 引火歸元; 水火既濟, 陰陽自轉。」
道家認為, 魂主陽, 魄主陰; 魂主升, 魄主墮; 魂主生, 魄主死。而修行想要飛昇, 自然要懂消陰生陽之理, 如此才有成就道功之時。
魂屬陽, 其性如風, 藏於肝木, 主掌覺知智慧。 魂強者, 目有精光, 夢遊三界,恰如《莊子》所言: 「乘天地之正, 御六氣之辯」。
魄屬陰, 其質若霜, 沉於肺金, 牽動本能慾望。 魄盛者, 腎水凝滯, 夢多鬼魅, 正如《雲笈七籤》警示: 「陰魄不煉, 終成地縛之鬼」。
如果我們去觀察 觀世音菩薩或 地藏王菩薩等諸佛菩薩, 祂們的天心處皆有一點, 那就是靈胎凝結之處, 是精火融合, 光明結晶, 轉凡入聖的標誌, 當我們修行時, 若能讓此三寶在我們身中啟動與交融, 開始真正的內煉, 此時, 就是我們反哺歸真, 脫胎換骨之時。
如果, 我們的氣不修, 就會變濁, 氣濁, 就會下沉; 氣沉, 就難以上升與光明相會。 而我們的魂屬陽, 平常這股能量會藏於眼神與肝。 白天魂神高度活動, 我們充滿精神, 目光如炬; 晚上魂回到肝臟, 主導我們進入夢境, 天地浩大隨行自在, 可見玉樓寶閣, 金磚聖殿, 仙佛金光閃耀, 這些都是神魂的作用。
而魄屬陰, 潛藏在心肺間。 晚上睡覺時, 魄這股能量較盛, 容易引我們做類似陰間象徵的夢境, 黑白場景, 寒冷無生氣, 陰人無力走動如浮屍或趴地叫喊或傷痕累累, 現大佈畏。 這都是陰魄主導的意象。 如果我們不修, 只會以陰養陰, 那麼面臨死亡之時, 自然走向陰間, 除非有大力量, 方可救贖, 不然論其一生都以習氣為生, 死亡之時, 早已聚陰已久, 眼見陰人, 呼喚死掉亡親眷屬, 這些都是魂魄下墮的必然徵兆。
如果我們能夠時時凝神入天心, 或者是用佛家的「止觀雙運」, 行住坐臥皆能停止雜念, 觀照本心, 如此定慧交融, 斷滅習氣, 才不會以陰養陰; 亦或是如呂祖所言: 修養元神, 直至真性圓滿, 才能超生天地輪迴之上。 如果能用精水本自先天一炁之基, 運用神火點燃光明為運化, 則自然坐於意宮的元神才能做主, 神魂連動, 才可治化入主形體的魂魄的運作, 也就是保養好靜的元神做主, 才能對治有如亂臣般的識魄的勞形傷神, 人的清靈真性才能做主, 才有望脫離六道的蠢動。
而我們的每一場法會, 召請本尊入護摩火之中, 我們點燃護摩火並運用護摩火燃燒我們的累世業力, 就好比大日經疏云: 「護摩是如來慧火。 能燒棄因緣所生諸橫」。 又曰: 「煩惱為薪, 智慧為火, 以是因緣, 成涅槃飯」。 其實, 燒掉業力, 轉陰為陽, 與本尊合一, 轉凡成聖, 這其中, 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呀!
仙成師合十
2025年2月26日星期三 黃財神護摩火供- 法器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