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Search

三摩地

仙成師

三摩地又名 三昧, 三摩提, 最早提出的是波羅門教的《奧義書》, 在《瑜珈經》, 屬於八支瑜珈的第八支, 在佛教的教義中繼續沿用。 而三摩地是古老的梵文, 如果只是單純的解釋字義, 就是單一的集中精神。 只是解釋無法完全闡述其全貌, 它是一種精神狀態, 但是卻無法用文字來捕捉; 越是捕捉, 我們將發現我們離它越遠。 而三摩地的狀態, 可以讓我們從虛幻的牢籠中解脫出來, 讓我們了悟, 我們與宇宙的大我是相聯繫的, 是無二無別的。

當今世界大多數從事宗教活動或是靈修的人們, 運用瑜珈, 祈禱, 禪修, 唱頌, 或者各種宗教儀式, 來練習以及啟發, 期望利用各種已知的模式, 來探究生命的本質, 而事實上, 當我們從事各種儀式的時候, 我們的心靈, 會變得更活躍於形式之中, 使得我們在自認獲得三摩地的同時, 我們也失去了三摩地。

每個人都在追求著自我的價值, 與眾不同的個性, 這會讓我們在人群之中顯得耀眼奪目, 但是其實也因為這樣的偽裝, 讓我們離我們覺醒的本質越來越遠, 而我們只是囚禁在環境的外相之中, 我們認為修行的快樂, 可以讓我們從這枷鎖之中解脫出來, 但是事實上, 快樂與痛苦本來就是一體的, 越是想要從痛苦之中解脫出來, 只是讓我們在困境的迷宮之中, 變得更加的迷茫, 讓我們在善與惡的自我認知與社會架構中, 喪失了自覺的能力。

佛陀在金剛經有教示: 「應無所住, 而生其心。」, 而禪宗祖師有言: 「不識本心, 學法無益。」, 所以在八支瑜珈的後三支, 「心靈集中」,「禪定」與「三摩地」。 可以說是在心智的實修上面, 持續的提升, 一方面在心靈集中的禪定之中, 了知世界本來無多元的對立; 而一切的感受, 也只是架構在因緣假合變化的假相之中, 再放下所有外相以及牽絆後, 才能進駐在與宇宙意識相連結的三摩地。

而最後我們要持續維持, 並且保持我們的心性, 在這個新的體悟之上, 這就是禪宗所謂的「開悟前, 挑水砍材; 開悟後, 挑水砍材。」 只是這前後, 已經完全是脫胎換骨了。 開悟前挑水砍材, 就是挑水, 就是砍材。 而開悟後, 已經脫離自我與非自我, 所以挑水已非挑水, 砍材已非砍材, 但是因為非挑水非砍材, 所以才是挑水, 砍材。

2021年1月2日愛染明王護摩法會- 馬頭明王顯聖 明宏師兄拍得。 2021年1月2日愛染明王護摩法會- 大鵬金翅鳥顯聖 明宏師兄拍得。

仙成師合十





1 view0 comment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隨波的浮沉

隨波的浮沉-- 得與德的醒悟 人生如同大海中的一葉孤舟, 隨著浪潮起伏漂泊。許多人用盡心力不致翻覆, 渴望駛向所謂的成功, 卻在無止盡的追逐中逐漸地迷失自我, 忘記了人生這趟旅程的初衷。 曾有一對弟子, 他們原本修法精進, 福慧雙修, 內心平靜, 老實念佛。...

最堅強的依靠

最堅強的依靠 人生變化無常, 瞬息萬變, 每一天都是未知的旅程, 每一刻都可能迎來無常的摧殘。 在這浩瀚的宇宙之中, 我們是何其渺小, 何等脆弱? 然而, 當人生的狂風暴雨襲來, 若我們有了佛法與仙佛的庇佑, 那將是多麼珍貴的依靠。 最近,...

Kommentarer


bottom of page